第六十四章 迎击风浪的斗士(1/4)
“部队中将士们的情绪非常的高昂,有些基层的队伍已经开始做战斗的准备,没有等下什么命令。而前线的一些革命军和北洋军指挥官在今天也是一反常态的积极了起来,光今天一天我就收到了各种作战计划两千余份,上报计划的官职最低的班长。”
蒋百里把面前一堆纸张各样笔迹不同的作战计划书推到杨小林的面前:“司令,我已经看过了很多份,虽然有些计划雷同,但是我可以向您保证,绝对没有相互抄袭。”
杨小林笑了一下,让基层指挥官上报作战计划是他在东北的时候就采取的方式,目的并不是说司令部真的就想不出来办法,而是培养基层指挥官动脑子去思考战争的习惯,同时也为司令部的几个人拾遗补缺。
他早就在整个部队中推行,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些革命军和北洋军的军官们总是认为自己在战场上勇猛一些就可以了,有的让士兵替自己胡乱写几句,有的确实干脆抄别人的,抓住不是一个两个了,却始终无法杜绝。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也非常烦人的,你全军通报批评都没用,这毕竟不是大的错误,而且在队伍中大家都能理解,通报批评起到的效果不是震慑那些人,是告诉其他也对写计划很是不满的人,可以抄袭。
究其原因,是那些指挥官还没有改变自己的作战思维,他们不习惯自己去考虑仗该怎么打,而是听上峰的命令。
但是今天不一样,没用杨司令说什么,却有许多人主动上交了作战计划,这是说明现在他们自己想打这一仗!通过杨小林处理张怀芝的事情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他们迫切的想证明什么。
一个指挥官能从国家需要他打仗转变到他自己想打好仗,可能在战争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当一支部队的大多数指挥官都比以前积极一些的时候,这支部队战斗力就会得到提升!
杨小林知道,对俄国人发起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对杨小林这个做法持支持态度的,还是那句话,中国有四万万人口,这四万万如果想的全部都是一样的,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不同理念的冲突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完美的方案,更不可能有一个方案可以让四万万人都感觉到完美。
孙文先生就是反对让张怀芝去谈判的人,这并不是因为张怀芝抢了孙先生的饭碗,而是他真的不同意。特别是对于张怀芝在谈判中提出的条件,孙先生认为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言行。
当天晚上孙文先生就和陈天华一起找到了杨小林,这个时候杨司令都已经准备休息了,却被他们从卧室给拖了出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孙文先生和杨小林之间的关系好像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蜜月期的感觉了,在孙先生的眼里杨司令显然已经不是他的革命同志,若不是陈天华这个纽带还能链接着,他们之间想进行一场谈话都是相当困难的。
“杨司令,我想我应该首先表达我的态度,你们让张怀芝去谈判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决定!我知道你还准备继续打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就这样放弃那张谈判桌。你有没有想过那上面可能能取得你在战场上无法取得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