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渤海国(四)大钦茂三次迁都(1/2)
关鑫正讲的起劲儿,床上不合时宜的电话突然响起来,打断了他的讲述,也让听得聚精会神的几个室友郁闷起来,这种感觉就像尿了一半硬憋回去一样难受。
“谁啊?这电话打的!”杨宇桓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不悦地说。
“是老爸……”关鑫把食指竖立在唇边示意大家别出声,然后才轻触微信的视频聊天接听键。于是他老爸的头像出现在电话显示屏的上方。让郎宁生意外的是被关鑫戏称为书呆子的关爸一点儿书呆子气也没有,相反一眼看去却有着东北男人的彪悍劲儿,语气也很豪放。
“效卿,爸告诉你个好消息啊!我今天又查了下资料,是关于渤海国和日本进行海上贸易的。还记得我说过在文王大钦茂末年,为了和日本贸易方便,大钦茂把都城从上京龙泉府迁到东京龙原府,也就是珲春八连城那儿吧?今天我和你说说这条一千多年前的海上贸易通道的具体路线。
未迁都东京前是从渤海国都上京出发,沿上马河南下,越过哈尔巴岭,进人南北向的嘎呀河谷,沿途经过若干河谷两侧的渤海国城郭,再经过现在图们市石砚乡东南二里的东兴村渤海遗址,沿图们江东行,经凉水乡亭岩山城、密江古城到珲春八连城。如此看来从上京到东京走的都是丛山峻岭间依水而行的崎岖山路很不方便,所以大钦茂才把国都搬到更有利于贸易的东京。从东京只要经过盐州——就是今天的俄罗斯对克拉斯基诺古城就可以直接出海去日本了……”
像孩子一样兴奋地讲完渤海国海上贸易路线后关爸才想起来问关鑫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这下,郎宁生终于相信关鑫爸爸是书呆子了。有个书呆子老爸也不错啊!好想听爷爷讲宁安的历史传说。那个在几千年前把楛矢石弩带到中原献给舜的先人会是谁呢?郎宁生陷入自己的遐想中。
……
“关鑫,听你说渤海国的都城最初在你们敦化的东牟山山城,后来迁都到了郎宁生的老家宁安上京龙泉府,怎么又出来个东京龙原府?到底怎么回事?快给我们讲讲。”高礼师见关鑫和老爸终于聊完了急不可待地催促说。
关鑫仰头冲站在面前高出他一头的高礼师会意地笑了笑,然后习惯性地拿起书桌上的矿泉水一气儿喝了半瓶后不急不慌地坐到书桌前的椅子上准备开讲,于是大伙或站或坐地围在他身边,兴致勃勃地准备听故事。
“前面我说了文王大钦茂的诸多功绩,然而他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建了三座古城:中京显德府,上京龙泉府和东京龙原府。我知道你们又要问了,怎么还有个中京显德府啊!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们讲。
渤海国曾经四易都城,三次都是在文王大钦茂执政时期。虽然史籍未做具体记录,但史学家认为大钦茂执政前期因为国土稳固少战事,人口增长迅速,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他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曾定都到中京显德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城址。史籍记载渤海国曾多次向唐朝纳贡,主要贡品为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其中卢城之稻就是中京显德府卢州所产稻米。
西古城城址位于吉林省和龙市西15公里处,城址由内外两重城墙组成,外城东、西城墙各为720米,南、北城墙各为630米,周长2700米;内城东、西城墙各为310米,南、北城墙各为190米,周长1000米。发掘前城内外区域绝大部分已辟为水田。2000至2002年,考古部门对西古城城址进行了三年的主动发掘,发现西古城城址建筑布局规范,建筑气势威严,出土的大量高标准建筑材料中有五分之一为绿釉陶制品。在内城宫殿区清理出3组建筑基址及其附属建筑,其相对独立又彼此相接成为同一建筑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渤海人的建筑理念中,借用了中原土木工程注重平面布局组合的建筑传统。在内城中出土了大量具有渤海都城中流行特点的建筑构件,其中板瓦、筒瓦上戳印刻划的文字及符号,檐头筒瓦六瓣莲纹主题的瓦当,构成了西古城城址建筑用瓦的鲜明特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