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循史觅宗(十一)(1/3)
“马家窑遗址是不是彩陶特别有名啊?”
郎宁生一脸好奇地问还处在兴奋中的关鑫。
“马家窑彩陶,因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它出现于距现代五千八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主要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又延续发展数千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内涵十分丰富,它的三个类型代表了三个时期的文化思潮和社会状态。马家窑类型彩陶画着大量水波纹,这个时期是崇敬和赞美水的水文化时期;半山类型彩陶初期画着大旋涡纹,之后逐渐变为四圈纹,表达田园和土地。这个时期是先民们从水崇拜逐渐转向土地崇拜的土地文化时期;马厂类型初期画着四圈纹,随后将四圈纹转为两圈纹,另两面画上能够战胜水患,保护土地的蛙神纹,先民表达了强烈希望战胜水患的要求,出现了战胜自然的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说,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远古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和凉州的谷水流域一带。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曾经称甘肃仰韶文化。考古认为人口压力、农业经济与狩猎、采集经济的结合是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中分化出去的主要原因。
马家窑文化形成后,最先由渭河上游向洮河、大夏河和湟水流域传播。第二阶段由渭河上游向东翻越陇山进入关中平原,向南翻越西秦岭山地,经西汉水上游进入白龙江下游。第三阶段由白龙江下游经阴平道、扶文松州道南下岷江上游,由泾河上游翻越六盘山西进黄河支流清水河流域。第四阶段由湟水支流大通河下游、黄河支流庄浪河谷、乌鞘岭至河西走廊东部,由洮河下游先后进入洮河上游和白龙江上游。第五阶段在河西走廊和白龙江流域内继续扩展。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现代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仰韶文化是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古华夏文明的根源,兴起于中原的仰韶彩陶文化为什么会在距现代五千年左右时消失了呢?而马家窑文化为什么会继承和发展了仰韶彩陶文化呢?其根本原因应该是战乱造成的人口流动。无论是炎黄之间的战争,还是炎黄和东夷九黎部族之间的战争都恰恰发生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分布范围内。仰韶文化范围内的先民为躲避战乱势必会向西南和西北迁徙,而马家窑文化的发展过程也证实了这一人口流动的特点。
如果焉支山是夸父氏后裔最后的落脚点,那么从马家窑文化分布范围的扩展规律中就可以找寻到夸父和蚩尤部族后裔迁徙的轨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